姓名愛新覺羅·弘歷,生於康熙五十年(1711年)八月,卒於嘉慶四年(1799)正月,是清朝第六任皇帝,入關後的第四任皇帝。他是雍正帝第四子,屬兔,康熙五十年(1711年)生於雍親王府。雍正元年(1723年),弘歷被立為太子,十壹年封為和碩寶親王,開始參與軍國要務。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去世,弘歷即位,改年號乾隆。由此,他站到了當時中國社會的至高點,開始施展其“文治武功”。乾隆在位六十年,退位後又當了三年太上皇,無疾而終,終年89歲。葬於裕陵(今河北遵化西北70裏昌瑞山)。
謚號法天隆運至誠先覺體元立極敷文奮武欽明孝慈神聖純皇帝,廟號高宗,史稱乾隆皇帝。同時是
中國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帝。
他60年的穩定統治,是中國封建政治、經濟、文化諸方面經過漫長沈澱之後的集大成的時代。而乾隆末年,亦是清朝由盛轉衰的過渡。
乾隆帝執政60年後,雖禪位與其子颙琰(嘉慶),但又以太上皇的身份進行了3年統治(壹說乾隆的實際統治期持續至其逝世)。所以,弘歷是中國歷史上執政時間最長的皇帝。實際執政63年。
乾隆帝儒雅風流,精於騎射,壹生著文吟詩,筆墨留於大江南北,其詩作竟達四萬二千余首,幾與《全唐詩》相埒。乾隆帝重視文物典籍的收藏與整理,清宮書畫大多是他收藏的,令將內府珍藏編成《石渠寶笈》、《西清古鑒》等。
乾隆本人是陶瓷藝術的愛好者,在其統治期間,中國的陶瓷工業有了長足的發展。直至今日,壹些乾隆朝的收藏品和陶瓷宮廷用器還被故宮博物院、倫敦大衛基金會所收藏。
乾隆後期,由於社會階級矛盾日益尖銳,乾隆帝漸漸改變以前打壓下級知識分子的做法,轉而拉攏。他將大量知識分子召集到壹起編撰了大型典誌書《續典通》、《續誌通》和《續文獻通考》。最突出的文化成就是:在全國範圍內征集圖書,以著名文人紀昀為總裁,組織了包括戴震、姚鼐和王孫念等人在內的360余人,歷時15年,編寫了我國歷史上最大的
叢書《四庫全書》。《四庫全書》***36000卷,含完整作品3450部,其卷數是《永樂大典》的三倍,篇幅之多可謂集我國古籍之大成。該書對以往學術作了較全面的總結,保留了大量有價值的古籍,對古籍整理和總結文化遺產有重要貢獻,成為我國古代思想文化遺產的總匯。
建築上,乾隆在北京西郊營造繁華蓋世的皇家園林“圓明園”。東造琳宮,西增復殿,南築崇臺,北構傑閣,說不盡的巍峨華麗。又經文人學士,良工巧匠,費了無數心血這裏鑿池,那裏疊石,此處栽林,彼處蒔花,繁麗之中,點綴景致,不論春秋冬夏,都覺相宜。又責成各省地方官,搜羅珍禽異卉,古鼎文彜,把中外九萬裏的奇珍,上下五千年的寶物,壹齊陳列園中。因此圓明園也被全世界稱為東方藝術的博物館。
1750年,乾隆委托意大利天主會教士郎世寧設計了定時水鐘和噴泉裝置,以供皇家娛樂。
同時,乾隆的視角僅限於中國本土,對同時期蓬勃發展的歐洲各國的科學文化尚無足夠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