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我們投資者的角度,當基金表現不好時,我們壹般會進行調倉處理,但基金經理卻沒有這樣做,他沒有進行調倉,這讓投資者們感到疑惑,那麽基金表現不好基金經理為什麽不調倉呢,我們接著看下文。
基金表現不好基金經理為什麽不調倉呢?
1.基金規模過大。基金規模比較小的情況下,選股空間會比較大,但當基金的規模快速上升達到壹定程度以後,所能選擇的股票就變得很有限。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要選擇非常多的中小盤股,那麽意味著基金經理對市場上的中小盤股要深入研究,精力不夠的情況下只能放棄中小盤股轉而研究大盤股。如果用大量的資金去選擇小盤股進行投資,可能會左右股價的漲跌,流動性方面會受到影響。
2.投資理念不同。市場上的基金經理投資理念並不完全壹致,有的基金經理推崇用便宜的價格買股票,即我們所說的深度價值投資者,只要股票的質地不是太差,價格低的情況下買入,坐等均值回歸賣出獲利,而有的基金經理推崇買質地好,前景廣闊的股票,即我們所說的成長價值投資者,哪怕股票價格貴壹點,未來希望通過業績持續增長消化高估值情況。這兩種情況的投資邏輯都說得通,前者賺的是股票的差價,後者賺的是業績成長的紅利,堅持這兩種投資理念長期來看都能穩定盈利,但都會階段性地跑輸市場。
3.研究能力有限。很多基金經理都有自己的能力圈,比如張坤、劉彥春專註於消費板塊的研究,葛蘭在醫療醫藥方面研究比較深入,而蔡嵩松則對半導體行業比較了解。我們常說認知決定自己的財富,跳出自己的認知範圍,在新的行業選擇新的標的可能對於基金經理來說是比較危險的事情。
總的來說,不同的基金經理都有不同的想法,如果基金經理的管理能力是比較優秀的,我們應當去信任他,堅持長期持有基金,相信基金可以收獲比較高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