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公司(房利美和房地美)分別成立於1938和1970,屬於私人投資者控制但得到美國政府支持的特殊金融機構。這兩家公司的主要業務是從抵押貸款公司、銀行和其他貸款機構購買抵押貸款,並將部分抵押貸款證券化後打包出售給其他投資者。)他們的目標是信用評級較差的美國公民。由於美國的過渡性消費習慣,這種只需支付利息就能買房的美國人口在房地產形勢好的情況下很受歡迎,次級抵押貸款公司的債券和股票向全世界開放。可以說很多國家都有些。但是從2007年開始,美國的房市開始出現問題,次級債也大幅縮水,逐漸演變為所謂的金融危機。美國幾大投行為有政府背景的房利美提供大量融資,給房地美造成巨額壞賬。然而,次級抵押貸款公司和幾大投資銀行的股票下跌,立即影響了整個世界。與此同時,國際投機基金又在興風作浪。先是炒有色物資,然後是炒石油期貨等資源期貨(2008年7月接近150美元/桶),最後是做空(2008年2月初不到35美元/桶),全球金融危機壹發不可收拾。金融危機的根本標誌是158年前創立的雷曼兄弟公司於2008年9月宣布破產,全球金融股集體暴跌,引發全球恐慌。當我們看到俄羅斯股票單日下跌19%而憂心忡忡時,冰島的股指幾天內跌幅高達75%,創下世界歷史紀錄,嚴重損害了國家聲譽。回顧這壹切,我們也看到了中國平安投資238億元入股富通歐洲在中國的巨額虧損。搞笑網友表示,年薪6000萬的馬明哲的投資水平比普通投資者還要差,當時投資虧損高達95%。總部位於香港的中信集團中信泰富(Citic Pacific)因澳元大幅貶值,在澳大利亞鐵礦石外匯合約上出現6543.8+055億港元的巨額虧損(近期報道實際虧損99億港元),中國遠洋(浮虧53.8億港元)、中國鋁業(外資股權投資6543.8+04億美元在力拓英國虧損80%)、江西銅業等壹批優勢公司在期貨市場翻船,並雷曼兄弟破產後,2008年9月中國上市銀行披露的信息包括:建行191.4百萬美元,工行151.8百萬美元,中行7562萬美元,交行7002萬美元,招行7000萬美元...持有雷曼兄弟債券,而中國銀行也向雷曼兄弟控股公司放貸。此外,中國政府在美國的6200億美元國債似乎成了美國人勒索中國政府的“銀子”。所以,金融危機之下,中國也不會獨善其身,直接損失相當可觀,影響難以預料。
如今,各國紛紛出臺降息、減稅、增加投資、擴大內需等救市政策。金融風暴似乎暫時告壹段落。其實我覺得金融危機還沒有結束,前壹階段的國際匯率又開始幹涸了。在這種復雜的政治經濟利益中,各國政府都會利用貨幣杠桿來實現自己的利益,壹場沒有硝煙的貨幣戰爭必將爆發。我想這對於對國際政治經濟環境和金融貨幣政策有深入研究的朋友來說,又是壹個很好的機會。
目前,中國政府通過大幅降息來緩解危機,迫使城鄉居民20多萬億元的銀行存款余額進入消費和投資領域。事實上,危機是否加深取決於安全。如果居民沒有後顧之憂,沒有居住之憂,沒有結婚之憂,沒有生育之憂,沒有教育之憂,沒有養老之憂,那麽消費就不會大幅萎縮。相反,如果要為生老病死、教育養育操心,居民的消費水平肯定低,消費的縮水會更嚴重。如果靠政府投資和消費來刺激,只會是短期的,反而會引發更多的社會矛盾。因此,當發達國家面臨危機時,首先必須解決的是安全問題。這也是二戰前發達國家在危機中相對穩定的原因。相反,缺乏安全感的國家更容易陷入混亂,經濟也更有危機感。我們應該充分認識到這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