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基金投資 - 國有企業與知名企業技術合作中存在的問題

國有企業與知名企業技術合作中存在的問題

雖然近年來國有企業在自主創新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績,但為提升我國綜合國力、建設創新型國家做出了突出貢獻。然而,國有工業企業尚未完全擺脫高投入、高消耗、低產出、低效益的粗放增長方式,普遍面臨高能耗、產能過剩等問題。大多數國有企業缺乏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技術,在全球產業鏈中處於劣勢;對國外技術的依存度較高,壹些領域的關鍵技術、大型成套設備、核心零部件、重要基礎零部件和關鍵新材料,包括許多關系國計民生的生產生活資料,仍然嚴重依賴進口。與壹些跨國公司和先進民營企業相比,國有企業自主創新的理念、意識和管理存在較大差距,創新驅動的內涵式增長模式尚未真正形成。新常態下,迫切需要加快提高國有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使其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保增長、調結構中發揮引領作用。

完善國有企業創新型經營者的選拔任用和激勵考核機制

企業經營者對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追求是國有企業自主創新的內在動力。因此,必須改革和完善國有企業經營者評價體系,加大自主創新激勵力度,從而激發國有企業經營者的創新熱情。

雖然有些國企在現有體制和激勵機制下自主創新很突出,但不具有普遍性。對於所有國有企業來說,促進其自主創新的有效保障只能是壹系列科學合理的激勵制度安排,主要是對國有企業經營者和重大創新人才的考核制度和薪酬制度。有關部門要將工業國有企業科技創新投入產出績效作為重要內容納入其經營者評價指標體系,將管理人員和R&D人員對企業、行業和國家的自主創新貢獻與其長遠利益和榮譽掛鉤,建立獎優罰劣的長效機制。國有企業自主創新的考核可以通過建立壹系列指標體系來衡量技術創新對企業的貢獻率。評估機制有效性的關鍵在於衡量指標體系的科學構建。評價指標的設置要靈活,針對不同類型的國企設置不同的評價指標。要把黨管幹部原則和市場化選人用人結合起來,面向全社會公開招聘國有企業經營者,創新選人用人機制。建立“能上能下、競爭上崗”的動態用人機制,為建設高素質的經營者隊伍提供制度保障。考慮到國有企業管理者任期有限,創新投入周期長、見效慢、風險大,需要在考核中把合理的科技研發投入作為利潤對待,讓企業管理者消除後顧之憂。

營造國有企業優勝劣汰、公平競爭的市場經濟體制

公平充分的市場競爭,以及自主創新帶來的合理權利和超額利潤,是國有企業自主創新的外部驅動力。只要國有企業還存在權力尋租和資源壟斷,還有低成本獲取生產要素的特殊資質,大部分國有企業就不會去爭取自主創新。因為創新總是有巨大的潛在風險,壹方面需要高投入,另壹方面不僅短期內不能獲得相應的回報,還可能面臨失敗。尤其是在法制不健全、專利保護不當的情況下,創新者的“良幣”往往被模仿者的“劣幣”所淘汰。

在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下,企業自主創新的基本動力來自於對創新的渴求,這種渴求是自發的、強烈的,因為企業沒有創新就無法生存,更談不上發展。企業自主創新水平越高,就越能立於不敗之地,獲得創新效益。

因此,提高國有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壹方面要創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另壹方面要打破國有企業不合理、不必要的壟斷地位,引入競爭機制,讓國有企業與國有企業、非國有企業有充分競爭的機會,使自主創新成為國有企業的必然選擇。加強市場體系建設,強調市場競爭的作用,優化國有企業技術創新資源配置,可以實現消耗最小、效率最大、效益最大的目標。

創新型國有企業應憑借自身的創新實力,積極參與市場競爭,尤其是國際市場競爭。國有企業是占據我國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點行業,其特有的行業壟斷性決定了企業的壟斷利潤。作為創新型國有企業,只有在市場競爭中積極提升創新實力,才能形成持久的、堅不可摧的競爭優勢。

進壹步增加R&D投資,提高R&D資金使用效率。

進壹步加大R&D資金投入,提高R&D資金使用效率,是提高國有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重要保障。長期以來,中國企業對R&D基金的投入不足,R&D基金人均支出僅為美國的1.2%,日本的1.1%。大中型工業企業研發支出占其銷售收入的比重多年來壹直低於1%,而主要發達國家已達到2.5%至4%。目前國家科技政策鼓勵企業加大自主創新投入,國企在這方面應該起帶頭作用。國有工業企業要積極建立R&D專項資金制度和R&D投資持續穩定增長的長效機制,確保企業R&D創新投資水平隨著企業發展不斷提高。國有企業應進壹步拓寬R&D投資的資金來源。除自身資金積累外,還應廣泛吸收政府補貼、資本市場、銀行、風險基金等多種渠道的R&D支持資金,為企業籌集自主創新研究資金提供更廣闊的資金渠道。與此同時,我們將繼續促進與金融部門的合作。通過加強國際自主創新技術合作,企業可以從國際合作中獲得自主創新資金,建立和完善多元化、多形式、多層次的技術創新投入機制。

在增加資金量的投入時,不能忽視資金利用效率的提高。為此,國企首先要提高科研開發軟實力,提高企業識別風險、及時發現市場機會的能力;二是要提高科技成果產業化率,加強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如加強科研與市場的結合,加大資金投入,提高產業管理能力等。

整合國內外創新資源,推動國企民企協同創新

自主創新不等於閉門創新,整合國內外創新資源是國有企業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的必要途徑。國有企業要順應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和要求,推進平等互利的國際科技合作與交流,積極參與國際科技項目,在更大範圍和更高水平上引進、消化、吸收先進科技成果。

具體來說,國有企業可以通過參與國際合作研究、設立海外R&D機構、並購國外科技企業、購買國外先進技術、聘請國外專家等方式,整合利用國際創新資源,彌補自身短板。國有企業要通過協同創新,主動開展技術研發和重大研究。協同創新可以在同行業的上下遊企業之間進行,也可以在不同行業之間進行。可以通過建立企業技術創新聯盟、搭建企業技術創新R&D平臺等方式,讓創新資源對接共享,為國有企業技術創新提供有力支撐。比如依托北京科技大學和東北大學、鞍鋼集團等大型生產企業,聯合上海大學等高校和鋼鐵研究院等科研院所,成立鋼鐵技術協同創新中心,致力於先進鋼鐵產品的研發和國家急需鋼鐵產品的開發,就是很好的嘗試。

國有企業應通過各種機制和渠道積極加強與R&D民營企業的創新合作。特別是涉及到國家重大重點工程和行業整體利益、公共利益、公益事業時,國企要主動與民企聯合,打破彼此之間的隔閡和壁壘,朝著大目標、大方向共同努力,攜手合作,協同作戰,充分挖掘各自潛力,發揮各自優勢,實現資源效益最大化。

當然,國有企業要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為增長、結構調整和中國經濟轉型升級保駕護航,還有很多工作要做,比如加快人才隊伍建設,營造創新創業的文化氛圍和生態環境,堅守制造業主業等。但當務之急是全面深化改革,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強化國企經營者的企業家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