闞姓,出自姜姓,以封地命名。闞姓是中國姓氏之壹。2017年,人口19.6萬,在百家姓中排名第294位。闞,讀音為kàn,總筆畫數為14。
闞姓有三個來源:
1,出自姜姓,以封地為氏。春秋時期,齊國大夫被封在闞(今山東汶上縣西南,也有山東新泰新文之說),世稱闞,齊國時任丞相。後人以封建城市為氏,形成了闞氏。
2.源於地名,出自春秋時期魯國坎邑。因居邑之名而得名坎邑,位於柴汶河(今山東新泰新文)畔。據史書《姓氏考》記載,闞是魯的壹個地名,即《第壹源流》中提到的古闞之地。
3.是蚩尤送的。據《黃蘭墓誌》記載,蚩尤墓高70尺,位於東平縣壽章縣闞香鎮。所以說蚩尤姓闞佑,他的後代也姓闞佑,每年十月祭祀蚩尤。據《續簡毅誌》載,化州有壹城蚩尤。相傳蚩尤之名為闞友,故稱闞友城,周圍有許多闞友姓氏。蚩尤墓,位於東平縣壽章縣闞鄉鎮(今山東陽谷縣),高70尺。人們常常在十月祭拜它,它像壹條緋紅的絲綢,人民稱它為“蚩尤旗”。在楊珊巨野縣(今集寧市)重聚了壹個肩形土墩,其大小與土墩相同。這壹記載與歷史記載相符。
擴展數據:
闞的大名有闞植、闞澤、闞麗君?。
1,坎(Kan)。據《商友記》記載,闞是春秋時期齊國卿之士闞植的後裔,其名門望族出自《史記》。據姓氏考證,闞是春秋時期魯的壹個地名,故裏在今山東省汶上縣西南的湖畔。這裏是中國闞家的發源地。他們的祖先以土地為氏,以坎為名。
據《春秋三傳》記載,魯桓公十壹年,桓公與宋文會在坎迪。壹些當地居民以地名作為姓氏。闞氏後人視闞植為闞姓始祖。或從姓,以國名為姓。古代有個闞國(今山東省嘉祥縣北),是黃帝吉祥姓後裔的封建國家。他們的後代以國號為氏,稱之為闞氏。
2.闞澤(?-243年),字德潤。山陰縣,會稽縣(今浙江紹興)。三國時期吳國的士大夫。
闞澤十幾歲的時候家裏窮,要抄別人的書,所以博覽群書。漢朝末年,他被提升到連笑,成為錢塘的頭,並被提升到陳縣。當孫權還是壹個將軍的時候,他被稱為曹。官至刺史後,太子為太傅,封京師。於凡稱之為“蓋書的楊雄”和“今日的中書”。孫權後悔六年(243年)赤武之死,幾天沒吃飯。闞澤曾寫過壹本書《乾象歷註》,現已失傳。還有壹個《九章算術》,不存在。
據說闞澤也很擅長研究圓周率,祖沖之對圓周率的精確計算就是以他的成就為基礎的。
3.闞麗君,女,現任民進中央委員、北京市政協委員、中華少年兒童文化藝術基金會會長、中華海外聯誼會理事。被評為文化部優秀專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出生於黑龍江哈爾濱,出生於山東肥城,1989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系畢業,國家壹級主持人。中國歌舞團?代表團團長助理、北京電視臺名人訪談欄目總制片人。
2065438+2008年9月獲民政部第十屆“中華慈善獎”慈善模範。
百度百科-闞姓
百度百科-看知
百度百科-闞澤(三國時期的大學者)
百度百科-闞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