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其實是在預測股市未來的走勢。然而,在預測的準確率方面,沒有誰是常勝將軍。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對股市保持敬畏,放棄預測,靠科學的方法來降低風險,提高勝率。而其中,最容易操作的方法,就是 定投 : 也即以固定的時間、固定的金額、自動扣款投資到指定的開放式基金中去。 比如每周,或者每月,投入1000元或其他固定的金額,購買固定的壹只基金。
因為份數=金額/凈值,每次買的金額壹樣,當凈值升了,我們買的份數就少;跌了,買的份數就多。符合了低買高賣的原則。整個投資期的成本被攤薄了,當我們在壹個相對高壹點的位置賣出時,就能獲得較好的收益。
金融界有句話“要想精準地踩點入市,比接住空中的飛刀還難。”? 定投,讓我們不再有擇時的困惑,以平攤投資成本的方式來降低風險。 定投能克服人性的貪婪和恐懼,讓我們在股市瘋狂時,保持冷靜,不跟風追入;在股市震蕩築底時,不會放棄逃跑,而錯過了“抄底”的好時機。定投操作方法相對簡單,因此也被稱為“懶人投資法”。
如果以定投方式來投資,那麽,大盤是3500點,還是2000點,又或者是6000點,就可以不用糾結了。股市越波動,定投的效果反而會越好。靠固定金額投入,強制實施了低買高賣,時間壹長,就能積少成多、聚沙成塔、拉低買入均價。 我們唯壹需要煩心的,是要選擇壹個好的定投標的,壹個當股市大跌,也不會讓我們有本金完全損失風險的投資標的 。而這個標的,就是指數基金,即購買和指數壹樣的壹籃子股票。
指數公司會按照明確的規則選出股票組成指數 。比如,最能代表A股市場的明星指數“滬深300”,是由滬深兩市中,剔除壹些財務上有問題的、虧損的、上市不滿壹季度、暫停上市的股票,然後把剩余股票按照規模和流動性排名,選擇前300名的優質股票,組成指數。指數,也就像壹個排行榜。
就像班裏的前三名同學,成績壹定比全班的平均成績好壹樣, 我們買所有上市公司裏經營的最好的前面幾十家或幾百家,就能大概率跑贏股市上所有上市公司的平均盈利水平。
在股票市場上, 往往是少量明星公司帶動了整個市場的盈利 。美國著名金融經濟歷史傳記和金融科普作家威廉·伯恩斯坦曾經統計過:從1926年以來,美國股市的所有投資回報都來自於表現最好的壹千只股票,而這壹千只股票僅占所有上市公司數量的4%。但是, 這些明星公司大多數就出現在指數列表裏 。在眾多股票中,百裏挑四,挑到那明星的4%,實在很難。但如果我們買指數,就總能夠押中寶。
絕大多數人都大大低估了挑到壹只好股票的難度。因為信息不對稱,很多公司真實的信息,我們沒辦法了解。況且,市場千變萬化,購買時盈利情況還不錯的公司,可能很快就會遇到挫折。
就拿美國股市來說吧,1957年標普指數裏的500家公司,四十年之後,只有74家還存在在指數中。其他的426家公司,要麽倒閉,要麽被兼並收購,要麽已經入不了標普指數這個排行榜裏了。那些在過去的歷史中,曾經閃耀過的明星公司,如諾基亞、西門子、愛立信、斯克,現在已經被新的公司遠遠拋離。
購買指數基金,讓我們不用再擔心這種個股破產或者個股遭遇黑天鵝的風險。壹來,指數在挑選股票時,就不會選擇虧損的、財務有問題的公司。本來經營得好的公司,當經營轉差時,不再符合指數的選入標準時,也會被踢出指數。 指數裏的公司換了壹批又壹批,指數卻恒在。 二來,如果發生壹些事先無法預料、短時間內爆發的風險時,就算給個股帶來災難性的影響,但指數基金裏包含了幾十、幾百只股票,波動也就不會那麽大了。
因此,就算大盤下跌,我們也不用擔心,因為沒有了個股破產風險,我們總能等到回調的時機。通過定投,大盤下跌,反而能讓我們用更低的價格,買到更多的份額,是慢慢抄底的好機會。
漲出來的是風險,跌出來的是機會。定投指數基金,讓我們立於不敗之地。不用再糾結大盤多少點,隨時開始,都是好的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