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Waymo正式宣布建廠生產L4級無人駕駛汽車。此前,商業自動駕駛出租車服務項目Waymo One開始在鳳凰城運行。乘客通過APP呼叫車輛並支付費用後,可以在80~100平方英裏的區域內前往任何地方。
毫無疑問,Waymo正在大力推動無人駕駛進入量產和商業化時代。同時是自動駕駛領域正在發生並將繼續發生的大規模洗牌。
首先,讓我們從這個新工廠開始。
雖然已經有了壹些報道,但是Waymo的新工廠還是有很多細節值得咀嚼。
1.新工廠將設立在美國密歇根州東南部,占地20萬平方英尺(約18581平方米),將於2021年底前投產。
2.新工廠得到了密執安經濟發展公司(MEDC)的批準。MEDC將向Waymo提供800萬美元的補貼,工廠總投資預計為654.38美元+0360萬美元。前期招聘運營人員654.38+000人,到2025年將新增400個崗位。
3.新工廠不是傳統的制造工廠,而是壹個改造工廠,用於改造6.2萬輛菲亞特-克萊斯勒Pacifica混合動力汽車和2萬輛之前由Waymo購買的捷豹路虎i-Pace純電動汽車。
4.Waymo還透露,新工廠將與麥格納共同運營,具體合作細節尚未透露。麥格納是全球頂級零部件供應商,是擁有豐富造車經驗的全能王者。當Waymo從谷歌獨立出來的時候,其CEO明確表示公司不會進入造車領域,那麽為什麽會選擇與麥格納合作而不是與車輛第壹方菲亞特或捷豹路虎合作呢?
分析完這些細節,我們可以進壹步解讀:
第壹,從目前來看,Waymo定義的量產步驟是:菲亞特或捷豹路虎-Waym- Magna -L4級無人駕駛汽車,菲亞特或捷豹路虎在這其中扮演的角色很可能是代工廠;
第二,Waymo非常重視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毫米波雷達、激光雷達、中央計算平臺等核心硬件無法預先安裝在汽車廠提供的樣機中;
第三,Waymo此舉是為了最大程度上保守自己的知識產權秘密,壹個汽車廠商幾乎不可能接觸到自己的核心技術。同樣,麥格納要扮演顧問或者培訓講師的角色,實際裝車要由Waymo團隊操作。
第四,新工廠之所以設在密歇根州,是因為密歇根州是汽車工業的起點,同時密歇根州擁有先進的汽車高科技技術和成熟的制造體系。
Waymo在其官方博客中表示,“大湖區不僅擁有豐富的人力資源,還擁有完美的雪地條件供我們測試。Waymo的當地工程師正在努力調整車輛,我們期待進壹步擴大Waymo。”從項目開始做壹個安全便捷的“無人駕駛”項目,到積累測試裏程,再到無人駕駛出租車商業化項目的啟動,Waymo用了十年的時間,讓無人駕駛汽車離尋常百姓家越來越近。
Waymo的“瘋狂之路”
2009年,Google X實驗室啟動了自動駕駛項目。要知道,那壹年優步剛剛成立,百度的觸手自動駕駛領域已經是四年之後了。
當時谷歌壹直在研發沒有方向盤和踏板的無人車,經過多年的測試後,決定改變思路:停止自主研發汽車硬件的技術路線,只專註於自動駕駛的核心技術。
於是,Waymo誕生了。2016 12 14日,谷歌宣布將自動駕駛汽車業務從X實驗室分拆出來,成立獨立公司Waymo,這意味著谷歌將自動駕駛汽車業務作為壹個長期可持續運營的項目,商業化進度提上日程,也意味著谷歌對自己的自動駕駛技術充滿信心。
接下來,Waymo作為壹家獨立公司,在積累無人車測試裏程和瘋狂購買車隊的道路上“囂張”。Waymo確實取得了接近商業化的巨大成就。
在測試裏程方面,Waymo在去年7月底宣布,其自動駕駛團隊在公共道路上的路測裏程已經達到800萬英裏,平均每天2.5萬英裏,模擬系統已經模擬了超過50億英裏。事實上,自從大規模組建車隊以來,Waymo的測試裏程幾乎呈指數級增長,這意味著谷歌將在更少的時間內獲得更多的測試數據,有利於持續的商業化進程。
根據最近的官方數據,Waymo在亞利桑那州、加利福尼亞州、德克薩斯州和華盛頓州的25個城市的總測試裏程已經超過654.38+00億英裏(約654.38+06萬公裏),它還擁有654.38+00億英裏的虛擬測試裏程。因此,在L4無人駕駛系統的實際測試裏程中,Waymo遙遙領先。
在商業探索方面,Waymo的路徑越來越清晰:通過無人駕駛汽車的推廣,我們可以享受汽車行業,告別司機時代。Waymo近年來壹直在嘗試無人駕駛乘客測試服務,並於去年推出了無人駕駛出租車支付服務。
2065438+2007年4月,Waymo宣布在鳳凰城測試自動駕駛汽車。這次測試與以往不同,這次有數百個家庭參與其中。Waymo在每輛原型車上都配備了測試器,壹是為了防止出現意外情況,二是為了獲取乘客的乘車體驗。這是首次面向公眾的公開測試,為Waymo推出付費無人駕駛出租車服務Waymo One鋪平了道路。
2018年,谷歌在亞利桑那州的早期騎手項目中首次沒有在部分車輛中設置安全員,早期乘客開始真正乘坐完全無人駕駛的汽車。出於安全考慮,中間座椅頂部還預留了急停和通訊按鈕,方便乘客自己充當安全員。
2018 12.5,Waymo在美國正式推出付費無人駕駛出租車服務——Waymo One,這為自動駕駛汽車的商業化進程增添了又壹個裏程碑,way mo開始賺錢。據悉,Waymo One的運營模式與國內滴滴打車類似。用戶通過APP在線叫車,車內仍有安全員。
但是,Waymo One仍然對少數群體開放,僅在早期早期騎手項目中為數百人提供服務,並且僅在鳳凰城郊區的四個區域運營,總面積約為258平方公裏。
雖然只有少部分人體驗過Waymone服務,但我們還是越來越覺得:無人駕駛汽車時代不是壹個笑話。
壹系列商業項目的成功落地,也讓Waymo的估值飆升。早在2017年,摩根士丹利對Waymo的估值至少為700億美元,這也讓其超越了通用汽車504億美元的估值、特斯拉498億美元的估值和福特449億美元的估值。
去年,Waymo的估值進壹步大幅上升。摩根士丹利分析師布萊恩·諾瓦克(Brian Nowak)告訴客戶,考慮到無人駕駛公司Waymo對交通、零售和房地產信托投資基金(REIT)行業的潛在影響,Waymo的估值可能從750億美元升至6543.8+0750億美元。
瑞銀集團(UBS Group AG)去年5月也預測,到2030年,Waymo將占據全球無人駕駛汽車行業60%的份額,營收高達1140億美元,估值高達750億美元至135億美元。
Waymo的競爭對手
毫無疑問,在探索無人駕駛商業化的過程中,Waymo壹騎絕塵。但在距離完成完全商業化還有很長時間的背景下,其他玩家還是有機會的。自動駕駛行業還在軍備競賽階段,會經歷幾百場戰鬥,最後幾家互相競爭。
據預測,2025年,自動駕駛相關產業將產生1.9萬億美元的產值。所以,自動駕駛技術的前景是可觀的,我們面前的路還不夠光明。任何人都可能打破遊戲,但Waymo走在了所有人的前面,前面的路還很長。Waymo需要時刻警惕壹起在路上狂奔的玩家。
目前,Waymo的競爭對手包括:通用郵輪、優步、特斯拉,以及中國的百度Apollo。通信領域的巨頭華為也是不可忽視的對手。
相信Waymo建廠大規模生產L4級自動駕駛汽車的消息,對其他玩家不會有不小的震動作用。在去年的致命撞車事故之後,自動駕駛行業沈寂了很長壹段時間。很多人不看好自動駕駛的未來,認為它只是壹個“擺設”。然而,在去年底優步重啟測試項目和Waymo的壹系列商業化舉動後,自動駕駛的商業化進程再次被提上日程,玩家之間的軍備競賽再次開始。其中,Waymo最直接的競爭對手應該是Cruise。
來自矽谷的自動駕駛公司Cruise在通用汽車入主後成為了Waymo的強勁對手。2016年,通用以10億美元收購了這個規模只有40人的團隊,讓人們第壹次領略到了自動駕駛行業的瘋狂。2018年,Cruise基本處於沖模式,至少資本市場是這麽認為的。先後獲得軟銀願景基金22.5億美元和本田27.5億美元的投資,估值壹度達到1460億美元。
Cruise相對於Waymo的優勢在於背後有通用汽車的背書,可以將全部精力放在自動駕駛技術的研發上,而不考慮量產。去年5438年6月+10月,他們發布了沒有方向盤和剎車踏板的自動駕駛汽車Cruise AV,並計劃在2019年量產並投入商業運營。
Cruise的商業化路徑與Waymo基本相同,也希望推出自動駕駛網約車服務,將在舊金山市中心推出首個自動駕駛網約車服務項目,並將很快推出。
與Waymo對商業化進度的大膽探索不同,Cruise成立較晚,背後的通用也對商業化進度持謹慎態度。其自動駕駛網約車服務項目的上線時間壹再推遲。畢竟,壹個國際制造商不希望發生交通事故。
因此,Cruise量產無人駕駛汽車可能還需要壹段時間。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從量產進度和商業化進程來看,國外的Waymo和國內的百度暫時處於領先地位。Waymo有十年的技術研發背景支持,是時候展示成果了。再加上Alphabet在資金和團隊上的支持,消除了後顧之憂。事實也是如此,Waymo已經開始了商業化之路。
百度是國內三大互聯網巨頭之壹,資金和技術背景毋庸置疑。它的自動駕駛之路與Waymo截然不同。百度自己開發自動駕駛平臺,然後開放給合作車企,大家就可以享受基於開源的自動駕駛系統了。而且,百度無人駕駛布局的時間表也很明確。這不是壹個新聞發布會,官方宣布什麽都不是。
百度於2013推出無人車項目。兩年後的2015,百度在這個領域做了壹個小實驗。當時百度的自動駕駛汽車實現了國內城市道路、環路、高速混合路況下的全自動駕駛。自此,百度被視為自動駕駛軍備競賽名單中的重要壹員。
2017對於百度來說是重要的壹年。今年4月,百度正式宣布啟動阿波羅計劃,開放自動駕駛平臺,聯合業內所有玩家組建自動駕駛團隊。目前百度Apollo已經升級到3.0版本。去年7月,其首款L4級自動駕駛巴士“阿波龍”量產,並在北京海澱公園等特殊場景投入運營。同年6月5438+10月,百度宣布全國首批自動駕駛出租車將在長沙大規模測試運營,預計2019年規模將達到100輛。
今年2月28日,65438,百度Apollo無人駕駛汽車“團隊”齊聚長沙,進行多車多場景自動駕駛演示,展示百度Apollo的實力。量產競爭方面,百度Apollo與北京汽車、江淮汽車、奇瑞汽車、比亞迪汽車聯合研發的L3級自動駕駛汽車將分別於2019、2020、2021量產,與紅旗合作的L4級無人駕駛汽車也將於今年落地,明年交付。
在自動駕駛盛宴上,百度邀請造車領域的玩家、政府機構、道路管理者,實現車路協同,形成無人駕駛商業化閉環邏輯。百度提供無人駕駛技術,車企提供原型車,道路管理者負責規劃適合無人駕駛汽車的道路環境,政府機構負責監管。大家興趣相同,都在朝著無人駕駛商業化的同壹個目標努力。
目前看來,百度規劃的無人駕駛商業化道路已經大規模展開,從加入阿波羅家族的車企數量已經達到133就可以知道。
車雲摘要:
Waymo建廠制造無人駕駛汽車,對於推動自動駕駛產業化具有重要意義。Waymo開始加緊商業化進程。當然,其他主力球員,尤其是克魯斯和優步,不會願意生活在別人身後。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這兩家公司會有大動作來應對。否則,領頭羊Waymo和第二第三越走越寬,這是他們不願意看到的。在中國,百度已經和產業鏈上的玩家聯手,拿出了具體的行動。騰訊和阿裏巴巴會坐視不管嗎?華為還能被忽視嗎?這個領域會變得越來越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