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外漢語教學是對母語為其他語言(也稱漢語)的國家或民族的人進行的對外漢語教學。相應專業為高校培養能把外語作為工作語言的漢語和中國教師,為旅遊和各種涉外部門培養導遊和漢語人才,對外漢語教學。
中國從1950開始對外漢語教學。當時清華大學在中國舉辦了東歐交換生專修班,接收了新中國第壹批留學生。這是中國第壹所專門從事對外漢語教學的機構。
65438年至0952年,根據政府間協議,著名語言學家朱等人首次赴保教授漢語,這是解放後向海外派遣教師教授漢語的開端。此後,我國政府和有關部門采取了壹系列重要措施來發展對外漢語教學事業。
1961-1964,國家特訓4名漢語後備教師出國。這些教師已經成為中國對外漢語教學的骨幹力量。
對外漢語教學是國家和民族的事業,是國家改革開放大局的組成部分。發展對外漢語教學事業,對於向世界推廣漢語,傳播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對於增進中國與世界各國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誼,培養更多對華友好人士,擴大中國與世界各國的經濟、文化、語言交流與合作,提升漢語的國際影響力,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