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漢畫像石的雕刻技法屬於去底線淺浮雕。構思大膽奇妙,線條柔和適中,雕鋒渾厚有力,形象生動。漢代畫像石內容豐富,有歌舞、舞姿、騎乘、騎射、宴飲、拋壺、奴婢、柳帛、亭臺樓閣等奢華生活場景。有董、西王母、伏羲、女媧、龍鳳、青龍、白虎、仙鶴、緋蓮、羽人。有後羿射日、嫦娥奔月、玉兔、癩蛤蟆、日月合璧、牛郎織女、北鬥七星、五星連珠、彩虹等神話傳說和天文圖像,有音樂、舞蹈、雜技圖案等文化藝術圖案,有以雙桃殺三士、範雎被襲、聶政自殺、涇河刺秦王、鴻門宴等歷史故事為題材的圖片。眾多的漢代畫像石系統生動地反映了漢代的政治、經濟、文化和風俗,具有珍貴的研究價值。
南陽漢畫像石是漢代藝術的寶庫,是我國現存最早、規模最大、藏品最多的漢代畫像石刻藝術博物館。
南陽漢畫博物館收藏的漢畫曾五次被譽為“國家名片”:
郵電部發行的牛郵票1984,蹴鞠郵票1986,嬌嬌郵票1991,嫦娥奔月郵票1999,2004年中希聯合。2008年北京奧運會會徽——“中國印”圖案,創意也來源於漢畫中“蹴鞠”系列的主題。蹴鞠起源於戰國時期的齊國,秦末漢初劉王室將蹴鞠傳播到全國各地。在漢代的400多年裏,蹴鞠運動在民間盛行。“蹴鞠”系列人像圖案具有動態性和民族性的通用性,符合奧運“中國印”對體育運動表現的訴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