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中的凡人只想說幾句。《糊塗洛書》目前沒有解決辦法,但我真的相信劉正英說的話。是古人總結《呼圖羅》壹書的壹套科學的統計方法。河圖是9數,洛書是15數,有點類似現在的二進制,10。古人沒有文字,所以用數字記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等。並且按照壹定的順序排列,這樣就能找到自然的規律(也就是道家喜歡提的“道”,這沒什麽稀奇的,但又要很神秘,不知道想什麽。)為了統治部落,古代統治者首先要掌握自然規律,因為古人除了壹些小的部落紛爭,基本上都是和天鬥。他們知道自然法則,處理事情很容易。馬克思說的話,他們背不出來...因此,《連山》、《歸藏》和《周易》很自然地從它們中衍生出來。當然,所謂易,凡爻、爻,雖然復雜,但本質上都是壹樣的,就是自然規律。
同時,呼圖羅雖然只是表面上的幾個數字,但背後的體系過於龐大,難以流傳下來,統計所需的打結筆記規模也非常大,草繩也無法長期保存。它逐漸衰落只是時間問題,所以後人不得不發明文字來代替結繩筆記。(個人覺得和狗榮關系不大(是不是狗榮,記不清了,腦子壞了,別介意)搶河圖)
河圖羅書中的具體數字所代表的,是妳知道我不知道的。但我個人認為有必要把《周易》作為清代研究古文字的精神來研究,但這種方法遭到了聲討,真的不知道該怎麽想。現代人根本看不懂詩經,只能猜。妳能猜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