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 10 6月14日,鄧中翰中星微電子有限公司在北京中關村某企業倉庫開業。北京市政府積極支持鄧中翰的“星光中國芯計劃”,為項目的立項、註冊、拍攝和招募開了綠燈。中星微還獲得了信息產業部電子發展基金的第壹批種子資金,後期風險投資由企業自主籌集,從而成為“矽谷機制”創立的中國本土企業。
中星微的核心團隊都是典型的“海歸”:董事長鄧中翰,首席技術官楊曉東,副總裁張輝、金兆偉,兩個伯克利博士,壹個斯坦福博士,都曾在IBM、惠普、戴爾實驗室等國際公司工作過。然而,中星微的發展並不順利。在公司發展之初資金告罄時,他們以個人存款、房產和股票與銀行簽訂了個人抵押貸款合同,獲得了300萬美元的貸款,經受住了嚴峻的挑戰。1999年,中星微成立時,中國賣出了490萬臺品牌電腦,但它的“心臟”並不是“中國制造”。2006 54 38+0 3月11日,中興微設計的第壹款芯片終於清晰地顯示出數據圖像。
在鄧中翰的帶領下,他們的“星光”系列數字多媒體芯片先後突破了7項核心技術,申請了500多項專利。2001,“星光1號”研制成功,這是我國第壹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百萬億級數字多媒體芯片。中星微的產品不僅結束了中國矽谷中關村無矽的歷史,也成為第壹個進入國際市場的“中國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