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方面通過自己研究而獲得的,這部分主要借助的工具包括:
資訊類:相關行業的行業網站(電力、化工等都有自己的行業網站)、主流的財經新聞與評論網站(華爾街、和訊、新浪財經等等很多的,找個自己用著順手的)
數據類:在國內做投研用到比較多的是wind,國內的資訊與數據都很全,大家用著也比較舒服;壹些國外基金會用到彭博、capital-IQ等數據終端,都很好用,就是要花錢。個人覺得在國內的話有wind基本就夠用了。
研究報告:國內的邁博匯金是很好的,很多也全,就是已經收費了。在國內外券商的網站上也是有各家報告的,基金投研的話壹般會有相應的賬號,只是壹個個找相對麻煩壹點。
另壹方面是通過賣方(券商)研究員獲得相應資訊
賣方研究員會定期做路演,到各大基金推銷自己的觀點,如果是服務本基金的券商的話會通過郵件、微信等等各種方式推介發送研究報告等,應接不暇。同時基金投研還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向服務自己的券商提出相應的信息資訊提供要求,量身訂做……
通過與上市公司高管交流以及實際的考察來獲得資訊,這個通常是壹手的,而聯系上市公司通常是由券商來服務的,所以也放在這裏說。
希望能回答妳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