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馬常年生活在野外,蹄子在適度奔跑、刨地等行為下,蹄子自然磨損,相當於家馬的修蹄。
馬在動物分類學中分類為:脊椎動物亞門(Vertebrata)、哺乳綱(Mammalia)、奇蹄目(Perissodactyla)、馬科(Equidae)、馬屬(Equus)、馬(Equus caballus)。是壹種草食性動物。現存家馬和普氏野馬兩個亞種。
馬被人類馴化以來,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由於各地區自然環境的影響和不同時期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馬的用途經歷了肉用、乳用、農業生產、交通運輸、軍事和運動娛樂等多個階段交替或互相融合的過程。
普氏野馬
1977年,普氏野馬保護基金會成立,在其幫助下,第壹批16匹普氏野馬在1992年被放歸蒙古草原。在國內,中國政府從1986年開始規劃“野馬還鄉”工作,11匹普氏野馬從遙遠的歐洲回到闊別已久的家鄉。到2000年,在新疆吉木薩爾的普氏野馬繁殖研究中心,野馬的數量已達百匹以上,野放的時機已經成熟。
2001年,第壹批流浪在異鄉的27匹野馬的後代終於踏上了走進準噶爾荒原的第壹步,它們在卡拉麥裏的恰庫爾圖鎮小心地向外擴展著本應熟悉的領地。至此,野馬故鄉結束了無野馬的歷史。現在,生活在新疆卡拉麥裏山有蹄類野生動物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的普氏野馬,等到3歲以後,就會被放歸到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