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藝人「楊又穎」(本名彭馨逸)疑似因網路霸淩自殺身亡,引發民眾撻伐,網路上更興起壹股追查幕後霸淩真兇,且加以嚴懲的攻防戰!不過,長期關註校園霸淩議題的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提醒,急著人肉搜索始作俑者,反而讓自己在無意中成為下壹個網路霸淩的加害人。
兒福聯盟認為,杜絕網路霸淩,預防遠比圍堵來得有效。(圖片/取材自兒福聯盟「580無霸淩教室」FB)兒福聯盟表示,楊又穎的離開,雖然讓人遺憾,但追究霸淩兇手並不能真正解決問題,反而可能是另壹個霸淩的開始。比起追查兇手,我們更應該去思考:言論自由與基本尊重之間的分寸與界限該如何拿捏?
兒少網路霸淩正興起 預防比圍堵更有效
近年來,「臺面下」的網路霸淩正逐漸興起,傷害力並不亞於以往的肢體霸淩。根據兒福聯盟2012年調查結果,40.7%孩子曾在批評人的文章按贊或回復留言,18.1%孩子曾經匿名在網路上批評或罵別人;此外,1成2孩子是網路霸淩受害者,其中1成2網路霸淩受害者出現輕生念頭。
杜絕網路霸淩,預防遠比圍堵來得有效!兒福聯盟表示,預防網路霸淩,教導孩子網路安全是關鍵,建議家長經常與孩子討論網路安全、不輕易分享個人隱私資訊、監督孩子上網,最重要的是,了解孩子上網喜歡逛的網站與內容,當發生問題時(例如被恐嚇、離家),才能有跡可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