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銀行和正規金融機構。
嚴格來說,只要是在銀保監會監管下,持有金融牌照的券商、保險、信托、基金公司等都屬於正規金融機構。也就是說,在商業銀行購買的理財產品和在上述機構購買原則上是壹樣的。2)理財產品是合約。
是把募集到的資金根據合同約定投入購買相關的金融產品,收益再分配給投資者的壹類產品。說到這,您對理財產品是否有似曾相識的感覺呢?好像很多基金也是這樣的。其實,理財產品是個廣義的名稱。壹般而言,理財成品可以分成:基金、股票、債券、儲蓄、外匯、期貨及衍生金融產品幾大類。他們的風險和收益是對等的。也就是說,收益越高,風險越大。3)理財產品的購買渠道不僅僅是單壹的銀行。
個人建議:可以到壹些知名度較高的大型證券公司和基金公司了解金融業務。在過去兩年中,金融產品的門檻也大幅降低。(證券公司在美國被稱為投資銀行。投資也是他們的主要業務之壹。)。畢竟,現在許多商業銀行只作為代理銷售金融產品。與其讓銀行賺取手續費,不如直接以更高的收入購買。
理財產品相當於銀行存款或許有更高的收益,但是收益與風險是並存的收益越高承擔的風險就更高。所以購買理財還需要鑒別真與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