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室聚集了壹批國際學術帶頭人,壹批具有創新能力和發展潛力的青年學術帶頭人和學術骨幹,形成了專業層次結構合理、整體創新能力高水平的科研團隊。近年來,* * *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63/ MEMS重大項目、國防基礎研究項目等30項研究課題,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獎8項;發表研究論文100余篇,其中52篇被SCI、EI收錄,被引用149次;他編著出版了專著《微機械與微加工技術》,系統全面地論述了我國MEMS及相關技術。
在MEMS研究方面,他帶領壹批中青年教師組成了壹支優秀的學術團隊,在國內率先開展了MEMS集成設計、基於MEMS的智能皮膚、微機械結構的準分子激光微加工技術、基於MEMS的微自適應光學系統等前沿研究工作,在微能源、微慣性器件方面形成了研究特色,建立了國內MEMS集成設計平臺。經鑒定,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在系統級模型函數的微尺度條件下空氣阻尼行為建模方面達到國際領先水平。部分研究成果已應用於國防型號項目,獲國防科技二等獎兩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