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管新規出臺以來,銀行理財或銷售網站上的理財都不承諾保本,即投資者購買產品後,投資時銀行出現虧損,銀行不再兜底,虧損由投資者自行承擔。對於投資者來說,打破剛性兌付意味著沒有“剛兌”保障,增加了投資風險。
那監管機構為什麽指定打破剛性兌付?原因如下:
1,“剛兌”違背了事物發展的原理,投資有風險,理財的資金最終還是投向了證券市場;
2、“剛兌”如果出現虧損,金融機構來填補虧空,自營資金短期內可能還能支付,但長期來看,如果不能繼續支付,那就是雷聲大雨點小;
3.“剛兌”違背了理財產品的風險溢價。假設都是保本保息,會有很多資金去追求高收益的產品。真正低風險低收益的投資很難獲得資金支持。長此以往,會有系統性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