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企業對其資本擁有所有權或控制權,政府的意誌和利益決定著國有企業的行為。國有企業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骨幹,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支柱。
國有企業作為壹種生產經營的組織形式,兼具商業性和公益性的特點。它們的商業性體現在追求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公益性體現在國有企業的設立通常是為了實現國家經濟調控的目標,發揮協調國民經濟各方面發展的作用。
擴展數據
隨著65438年至0994年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正式實施,市場化浪潮對國有企業的經營機制產生了強烈的沖擊,也對國有企業的定位提出了新的要求。為了適應市場競爭的需要,我國政府對國有企業進行了壹系列改革,其中最重要的是“下崗、減員、增效”、“建立社會保障體系”和國有企業重組上市。
“下崗分流、減員增效”主要是解決國有企業冗員過多、效率低下的問題;建立社會保障制度,主要是把國有企業從不合理的社會負擔中解放出來,同時解決企業急需的各種勞動力流動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