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正常的債券投資理論,經濟越不景氣,國債收益率就會越低(除了非國債,企業債也會受到自身經營因素的影響,視具體情況而定),投資者對未來沒有信心,但他們的信心不足主要在於在經濟下行時找不到好的投資渠道,投資實體經濟或企業會面臨很高的投資風險,這對於國債來說幾乎是無風險投資。投資國債可以獲得穩定的投資收益。當投資者在經濟下行中找不到低風險的投資渠道時,國債投資是首選,資金會追逐國債,這會使國債價格上漲,收益率下降(債券價格與收益率成反比)。其實還有壹個原因。在經濟蕭條的情況下,往往采用各種方法或手段來刺激經濟,貨幣政策就是其中之壹。貨幣政策趨於寬松(寬松的貨幣政策,可以看看美國的量化寬松,給市場提供了大量的廉價資金)或者降息,會使市場利率下降,市場利率的下降也會傳導到國債市場的收益率上,體現為收益率的下降。
由於市場上國債到期收益率下降,會迫使壹級市場發行的債券票面利率下降,因此進入經濟衰退會導致長期債券利率下降。事實上,在排除信用風險的情況下,債券利率或到期收益率往往與經濟形勢正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