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正規平臺購買的理財產品是雷霆萬鈞,這種情況下壹般都是自負盈虧,因為大部分產品都是凈值。比如債券基金投資的債券到期後,發行人無法兌付。這時候債券基金就會雷霆萬鈞,但這種情況下投資者可以繼續持有,不賣,等市場回歸後再賣。
如果是在p2p平臺購買的理財產品,或者是民間購買的,經過這些理財風波,投資者此時應該拿著購買合同,再去找產品,看公司如何賠償,否則只能拉橫幅跟投資者維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