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碳是通過海洋活動及海洋生物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
海洋儲存了地球上約93%的二氧化碳,據估算為40萬億噸,是地球上最大的碳匯體,並且每年清除30%以上排放到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海岸帶植物生物量雖然只有陸地植物生物量的0.05%,但每年的固碳量卻與陸地植物相當。
壹直以來,人們對綠碳更為熟悉。其實,海洋也是固定碳、儲存碳的壹座大寶庫。海草床、紅樹林、鹽沼被認為是3個重要的海岸帶藍碳生態系統,大型海藻、貝類乃至微型生物也能高效固定並儲存碳。2009年聯合國發布相關報告,確認了海洋在全球氣候變化和碳循環過程中的重要作用。藍碳作為壹個新鮮名詞,開始被逐步認可並得到重視。
藍碳應對氣候
據不完全統計,近10年來,科技部、環保部、中科院、自然科學基金委和國家海洋局先後安排了30多個涉及藍碳的科研項目,催生出壹批較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國家南紅北柳藍色海灣等工程的實施,為推動藍碳發展積累了經驗。國家海洋局戰略規劃與經濟司司長張占海說。
中國廣闊的海域、豐富的生物多樣性、雄厚的產業基礎和紮實的科研條件,為發展藍碳奠定了堅實基礎,藍碳發展潛力巨大。張占海說,發展藍碳,將會對這些生態系統的健康和穩定起到促進作用,有利於保護海洋生態環境,提升海洋生態養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