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生產總值和國民生產總值是兩個相關但不同的指標。它們都是核算社會生產成果、反映宏觀經濟的總量指標。但由於計算口徑不同,有所不同。
國內生產總值(GDP)是指反映壹個國家或地區所有住宅單位生產活動的指標。所謂常駐單位,是指壹國經濟版圖內以經濟利益為中心的經濟單位。所謂生產活動,包括第三產業在內的所有行業和部門。在價值形式上,它等於國民經濟各部門所產生的增加值之和。
國民生產總值(GNP)是指壹個國家或地區所有常駐單位在壹定時期內實際收到的原始收入的總值(指勞動者報酬、生產稅凈額、固定資產折舊和營業盈余等。).).國內居民在國外投資或工作取得的收入(稱為國外要素收入)應計入國民生產總值。但是,在本國投資或工作的非本國國民的收入(稱為在國外支付的要素收入)不應計入其國民生產總值。因此,國民生產總值(GNP)可以通過將國內生產總值(GDP)和來自國外的要素凈收益(來自國外的要素收益-支付國外的要素收益)相加來計算。更直觀地說,國民生產總值等於國內生產總值加上勞動報酬和投資收益(包括股息、紅利和利息等)的凈額。).)從國外獲得。即:GNP = GDP+國外要素凈收入。國民生產總值是“收入”的概念。
GDP和GNP的主要區別在於,GDP強調創造的增加值,這是“生產”的概念,而GNP強調獲得的原始收入。壹般來說,每個國家的國民生產總值(GNP)和國內生產總值(GDP)相差不大,但如果壹個國家在國外有大量投資和大量工人,其GNP往往會大於GD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