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O,“非政府組織”,1945年被引入聯合國的術語。
最廣義的定義中,壹切非政府直屬的,不以直接生產盈利為目的的組織實體,都可以叫NGO。但這樣涵蓋太廣,還能細分:非盈利組織(NPO),誌願者組織(VO),自助組(SHO),社會運動組織(SMO),類型很多。不過在當前的中國互聯網語境下,NGO壹般特指,和西方國家的政府、國際資本有千絲萬縷關系的各類非政府組織。
1983年,在白宮的主持,美國國會的撥款下,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NED)正式成立了。旗下又設立了幾個機構,國際民主研究所(NDI),國際***和研究所(IRI)。誒沒錯,壹個“民主”壹個“***和”,分別是美國兩黨負責的,主要工作內容,就是向全球的數百個NGO組織進行資助和培訓。講到這裏,大家可能已經很眼熟了,在過去幾年的香港局勢中,這些機構也是熟面孔。
研究所首位委員,是美國陸軍少將,情報官員愛德華·B·阿特克森。然後研究所陸續接受了美國國防部、美國和平研究所、NED、開放社會基金所(OSF)的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