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投資者可能會有這樣的感觸,在2006、2007年國內宏觀經濟走強時,投資有色煤炭板塊能獲得超額收益;而在過去兩年,大批社會精英到移動互聯網領域創業,那麽投資互聯網就是當時的風口。我們印象深刻,彼得林奇經常教投資者從自己生活周邊發現投資機會,可他卻從來沒有舉過醫藥行業的投資案例,為什麽?”葛蘭從這些年的行業研究中得出結論:研究醫療健康行業的核心在於專業性。
醫療行業和其他行業很大的不同在於,它是壹個非常強調專業性的領域,壁壘非常高,且子行業眾多,看公司和整個行業的邏輯也不完全壹致。各個不同的子行業,在不同階段的表現差異很大。用葛蘭的話說,僅醫藥制造業就可以分為:原料藥、化藥、生物藥、中藥。也可以根據它的產品附加值由低到高分成:大宗原料藥、特色原料藥、仿制藥、非專利藥和專利藥。投資方面,原料藥是類似化工行業的投資邏輯,處方藥關註品種潛力和梯隊,OTC藥品則更偏向於消費品行業的投資邏輯。而流通環節的藥品批發、藥品零售又是另外的邏輯,更別說還有醫療器械、醫療服務、精準醫療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