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量點餐,避免剩菜剩飯,減少浪費;
有剩菜要打包回家及時吃;
不能有攀比之心,以節約糧食為榮,以浪費糧食為恥;
不偏食、挑食,註意均衡飲食、合理搭配;
吃剩的米飯可以重新煮成粥,吃剩的面條可以炒菜或者做成湯;
看到食物的浪費,要及時制止,積極踐行光盤行動;
監督身邊的親朋好友,避免浪費糧食;
節約糧食是每個公民的義務,不是說生活好了就可以浪費。浪費是可恥的行為。只要有節約意識,其實做起來很簡單:吃飯的時候想吃多少就吃多少,不要把剩菜倒掉;在餐廳用餐,要適量點餐,不要炫耀,隨意點餐。記住:從我這裏省吃儉用!
聯合國人口基金(UNFPA)在上世紀80年代初宣稱,當時世界糧食產量可以養活60億人。但與此同時,世界人口只有約45億,卻有4.5億人在挨餓。1995年,世界人口增至57億,饑餓人口增至10億!1972年,由於連續兩年氣候異常導致世界範圍內糧食歉收,加上前蘇聯突然大量購糧,發生了世界性的糧食危機。1973和1974年,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先後召開了第壹屆和第二屆糧食大會,以引起世界特別是第三世界對糧食和農業生產問題的關註。然而,問題並沒有得到解決,世界糧食形勢更加嚴峻。根據當時的預測,80年代世界糧食仍將趨於短缺。聯合國糧農組織大會關於世界糧食日的決議是在世界糧食供求矛盾日益尖銳的背景下作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