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匈帝國崩潰的第二個結果是,希特勒上臺前修正主義十分猖獗,成為希特勒德國擴張主義的先導和回應。
在1920的《特裏亞農條約》中,匈牙利代表奧匈帝國簽署。
匈牙利將斯洛伐克和外喀爾巴阡山烏克蘭割讓給捷克斯洛伐克。
特蘭西瓦尼亞和東巴納特屬於羅馬尼亞。
克羅地亞和巴納特西部屬於南斯拉夫王國。
幾乎從這個條約簽訂開始,匈牙利就成了對凡爾賽體系最不滿的國家之壹,也成了最早、最積極的修正主義鼓吹者,甚至排在德國之前。匈牙利的“契約修正主義”在20世紀20年代吵了壹陣子——在領土爭端方面甚至比德國的契約修正主義還厲害,幾乎在那個時候就導致了戰爭。
所以,他們樂於看到,並且真的願意幫助壹個破壞凡爾賽體系的國家站起來,只要那個國家願意承認自己的領土主張——而納粹德國也是這麽做的(1938年,匈牙利得到了壹塊領土作為獎勵。1940年,希特勒為了報答匈牙利對軸心國集團的忠誠,命令羅馬尼亞將特蘭西瓦尼亞交給匈牙利。
同時,德國人還得到了壹個國家波蘭,在修正主義方面不如匈牙利,但仍有利用價值。兩次世界大戰期間,波蘭的領土擴張主義和修正主義很強,壹直希望在民族主義的驅使下“收復失地”,恢復古代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