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21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於促進個人養老金發展的意見》,提出推動發展適合我國國情、政府政策支持、個人自願參加、市場化運作的個人養老金,並與基本養老保險和企業(職業)年金相銜接,實現養老保險的補充功能。
此後,6月24日,為推進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建設,規範公開募集個人養老金投資證券投資基金業務,證監會起草了《公開募集個人養老金投資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暫行規定(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據悉,監管層在征求多家機構意見後,很快將下發正式文件,相關部門也將出臺稅收遞延等相關細化政策。
個人養老金業務機構列表
中國銀行業和保險業監督管理委員會發布了第壹批提供個人養老服務的機構名單,包括23家商業銀行和11財富管理公司。
商業銀行: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郵政儲蓄銀行、中信銀行、光大銀行、華夏銀行、民生銀行、招商銀行、興業銀行、平安銀行、廣發銀行、浦發銀行、浙商銀行、渤海銀行、恒豐銀行、北京銀行、上海銀行、江蘇銀行、寧波銀行、南京銀行。
財務公司:工行、農行、中行、建行、交行、中郵、貝萊德建行、光大、招行、興銀、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