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私募基金 - 如何看待共享工資理論,能否應用於分配實踐?

如何看待共享工資理論,能否應用於分配實踐?

共享工資理論概述:麻省理工學院的馬丁·魏茨曼提出了著名的共享工資理論。工資分成是指生產單位——企業的利潤分成,所以也可以看作是分紅工資。它是勞動者的工資與某些經濟效益指標掛鉤,並隨經濟效益的高低同比例增減的壹種勞動報酬制度。在西方經濟學中,“工資分享理論”已經跨越了18年底和2009年初的“生存工資理論”、19年中期的“工資基金理論”、19年底的“邊際生產率工資理論”和20世紀初的“勞資談判工資理論”,成為主流工資理論。分享經濟增長的紅利和企業發展的好處已經成為人民的基本知識。

目前我們實行的是西方國家在18世紀末19世紀初實行的“生存工資論”,我們給普通公務員、工人、農民工的工資也僅僅夠他們生存。通過這樣的政策,國家可以得到的好處是,通過降低工資,可以更快地完成最初的原始資本積累。在國家利益面前,短期內犧牲人民利益將成為必然。正如壹位學者所指出的,在工業化初期,工資只能維持在壹個能夠讓勞動者生存並維持生計的水平,才能順利完成資本的原始積累,維持這種略顯殘酷的“競爭優勢”。

另壹個表明西方國家實行“工資分享論”、中國實行“生存工資論”的重要證據是,美國的工資壹直占全國GDP的50%左右,而我國的工資在2000年分別占GDP的1.980、1.990和1.6%。在過去的20年裏,中國利用廉價勞動力在勞動密集型產業中以低價擊敗競爭對手,占領了世界市場。如今“中國制造”遍布全球,得益於“生存工資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