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工資確實低,如果考慮到研究生參與導師的項目,其工作成果給社會創造的價值,那每個月幾百塊上千塊的回報,我認為還是偏低的。事實上,現如今科研人員的基本收入都很低,因為科研成果雖然價值很大,但大部分價值都表現在正外部性上。科研成果無法直接在市場經濟中獲得利益。所以對於具有正外部性的成果,只能通過政府的科研經費來補貼科研人員的勞動。因為在國內由於權力的極度不對等,很多研究生變成了任意被導師欺淩的廉價勞動力,每個月發到我們卡裏的勞務費都是要原封不動的交還給導師的(但是在教育部看來基金的勞務費都是發給了研究生的吧)因此上至研究員下至研究生,其收入肯定要低於自由市場上的職場人士。研究生也是壹種職業,並且這壹職業的勞動力供給遠遠大於需求。妳看看每年招生多少人?報名考試的又多少人?我所在的中國科學院某所的人文地理專業,壹個博導壹年就招1-2個博士,而報考的考生可能超過20個。這種情況下,工資多少當然不是研究生說了算了。甚至讓研究生倒貼錢(也就是出學費)也是合理的。價值永遠來自於稀缺。剛才說了研究生的勞動具有外部性,但反過來講,讀研經歷對研究生而言也是具有收益的。妳接受培訓和指導,妳通過參與老板的項目獲得能力的提升,妳的學位頭銜讓妳增添光環,那麽妳願意為了妳的這部分收益而付出成本嗎?相比於收入,繼續深造帶來的實力提升才是研究生更看重的。讀研也是交易,均衡自在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