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傳說中的奇獸。
《山海經·南山經》:“﹝ 青丘之山 ﹞有獸焉,其狀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嬰兒,能食人,食者不蠱。” 郭璞 註:“即九尾狐。”古人認為是祥瑞的征兆。 漢 王褒 《四子講德論》:“昔 文王 應九尾狐,而 東夷 歸 周 。”
2.喻奸詐善媚惑的人。
宋 田況 《儒林公議》卷上:“ 陳彭年 被 章聖 ( 宋真宗 )深遇……時人目為九尾狐,言其非國祥而媚惑多歧也。”
九尾狐:古代東亞神話傳說中的奇獸。古典傳說中,九尾狐乃四腳怪獸,通體上下長有火紅色的絨毛。善變化,蠱惑。性喜吃人,常用其嬰兒哭泣聲引人來探也。
在傳說中、九尾狐是壹種極其可怕的妖獸,九尾的傳說源自中國,卻無人提及.九尾狐曾經是夏朝第壹代王夏禹的妻子。 ?
野史記載,夏禹治水經過塗山,聽到有白狐歌唱(正史記載的是塗山氏族,可能這個氏族是以九尾狐貍為圖騰的)“綏綏白狐,九尾龐龐。成家成室,我造彼昌。”,於是在塗山成親,並果然在九尾的幫助下建立了夏朝。也有說九尾是災難的象征,封神演義中的蘇妲己就被看成是九尾狐的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