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綿城市具有節能減排的優勢,其主要目的是應對自然災害。意味著壹個城市就像壹塊海綿,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方面有很好的“彈性”。下雨的時候,它吸水、蓄水、滲水、凈化水,必要的時候,它把儲存的水“釋放”出來,加以利用。海綿城市建設應當遵循生態優先的原則,將自然途徑與人工措施相結合,最大限度地實現雨水在城區的蓄積、滲透和凈化,在確保城市排水防澇安全的前提下,促進雨水資源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在海綿城市建設過程中,要統籌自然降水、地表水、地下水的系統性,統籌給排水各方面,考慮其復雜性和長期性。
2065 438+05 4月2日晚,據財政部網站消息,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名單正式公布。按地區得分排名,16城市前10位(按行政區劃順序):遷安、白城、鎮江、嘉興、池州、廈門、憑祥、濟南、鶴壁、武漢、常德、南寧、重慶、遂寧、貴安新區、西鹹新區。6月10日,住建部發文將三亞列為“雙創”、地下共同溝、海綿城市試點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