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史書記載,祭祀軒轅黃帝始於部落時代,後來官方認可並發揮了祭祀儀式。春秋時期,公祭黃帝陵成為有組織、有規模、有等級的大型公***活動,唐代起被列為國家祭典,明清沿續,至今綿延。在中國人看來,祭祀黃帝是國之盛典、民之盛事。
黃帝尊稱“軒轅”,大約5000年前,黃帝通過聯合其他部落統壹了黃河流域,奠定了華夏文化的基本格局。位於黃土高原南部的黃帝陵,是傳說中黃帝的衣冠冢。1961年被公布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中華第壹陵”之譽。
為了滿足更多華夏子孫祭祀黃帝陵的要求,陜西省政府於1992年啟動黃帝陵整修工程。專門為保護黃帝陵工作募集資金的民間機構“陜西省黃帝陵基金會”於同年成立。據統計,中國各級政府和海內外華人在保護黃帝陵方面已捐款累計2.3億多元人民幣。
目前,黃帝陵整修工程已基本完工,新的祭祀廣場可容納近萬人。今年祭陵儀式首次采用國家祭祀規格,以青銅禮器為祭器,采用天子等級的儀仗和祭祀樂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