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分析:資助社會福利事業。企業選擇對各種慈善事業、社會福利事業進行贊助,比較容易獲得社會各界的普遍好感。贊助文化教育事業。文化教育事業是壹個國家的立國之本,中國人素來對資助文化教育事業的人和事跡稱贊為“尊師重教,功澤三秦”。企業通過資助“希望工程”,設立教師或教學獎勵基金等各種贊助活動,可以塑造企業形象中的民族大義和社會責任感。這類公益性活動不是膚淺的,稍縱即逝的,它對企業的影響是深厚的。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和國公益事業捐贈法》
第九條 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選擇符合其捐贈意願的公益性社會團體和公益性非營利的事業單位進行捐贈。捐贈的財產應當是其有權處分的合法財產。
第十條 公益性社會團體和公益性非營利的事業單位可以依照本法接受捐贈。
本法所稱公益性社會團體是指依法成立的,以發展公益事業為宗旨的基金會、慈善組織等社會團體。
本法所稱公益性非營利的事業單位是指依法成立的,從事公益事業的不以營利為目的的教育機構、科學研究機構、醫療衛生機構、社會公***文化機構、社會公***體育機構和社會福利機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