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解釋如下:很多時候會把債券持有至到期收益率與持有期間收益率混淆導致的誤解,但實際上是不理解債券投資的原理所造成的。債券壹般是采用固定票面利率來進行發行的(發行時就已經確定了票面利率,就算是浮動利率即俗稱的浮息債也面臨同樣的問題,只是影響呈度相對於固定票面利率即俗稱的固息債要低),而債券本身的面值也是固定的,也就是債券投資的未來現金流在不違約的前提下是可預期的,對於債券投資的債券估值是利用現金流折現模式進行的(也就是說利率與價格成反比關系),而壹般來說債券投資很多時候是十分看重那壹個持有至到期持有收益率的(所謂的長期利率就是指持有至到期收益率),由於債券的現金流這些固定性導致債券價格與利率成反比關系的。如果貨幣政策寬松,會導致市場利率下降,這樣會通過市場傳導會導致債券持有至到期收益率下降,也意味著會通過債券市場交易中的債券價格的上升體現在持有至到期持有收益率的下降。由於很多時候投資者並不是壹定要把債券壹直持有至到期的,債券價格的上升會間接影響到債券持有期間的持有期收益率,也就是說貨幣寬松政策使得債券到期收益率的下降會使得債券持有期間收益率上升或帶來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