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和庚子賠款有關。當時戰敗的中國簽了喪權條約,賠了很多錢。各個國家是分開賠款的。其中美國當時的政府相對比較開明,他們發現索賠過程中有“虛報損失”的情況。當時中國的公使也極力爭取。教會也有很大的影響力,其中美國傳教士明恩溥到白宮進謁羅斯福總統,提出了將賠款作為“助學金”的建議。後來美國將大約壹半的賠款作為這筆基金。其實當時美國得到的賠款只是總數的“7.32%”,但是影響了其他國家也多少做出了類似的舉動。
當然妳可以理解有“文化侵略”的成分。不過,無論如何,總是善舉。雖然政府的決策還是“利益至上”,但哪裏都有“良知未泯”的人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