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1日起,種植牙項目納入醫保支付。
據央視新聞報道,2023年1月1日起,口腔種植類醫療服務項目納入內蒙古醫保支付範圍,涵蓋種植體植入、種植牙冠修復置入、口腔內植骨等22個口腔類醫療服務項目。據了解,內蒙古醫療保障局經過實地調研、項目映射比對、成本測算、實證分析,整合規範口腔種植類醫療服務價格項目。
其中,新設立包括“種植體植入費”在內的15項口腔種植類醫療服務價格項目;停用22項現行口腔種植類醫療服務價格項目;調整27項現行口腔種植類醫療服務價格項目使用範圍。管理方式由市場調節價管理轉為實行政府指導價管理,1月1日,新的收費項目和收費標準在全區同步執行。
種植牙發展歷史
早在古代,歐洲、中東、中美洲人們就試圖使用各種同種或異種材料,包括人和動物的牙齒、雕刻的骨頭和貝殼等,植入頜骨來替代缺失的牙齒。近現代,人們嘗試采用人工材料制成多種形狀的種植體,通過植入骨內或骨外來修復缺牙或為牙修復體提供支持。
但這些種植體因不能滿足復雜的口腔環境要求,出現了大量的脫落失敗。20世紀中期,瑞典人Br?nemark觀察到動物的骨組織能與植入的鈦金屬裝置緊密的結合。他後來將這壹現象定義為骨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