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改革不是簡單地減去個人賬戶的數額,而是把個人賬戶減少的錢加到統籌基金的“大池子”裏。壹方面,開通了個人賬戶的“家庭成員受益”,個人賬戶的使用範圍從參保職工本人擴大到家庭成員。
另壹方面,加強了“門診經濟保障”,多發病、常見病的普通門診費用逐步納入統籌基金支付範圍。但從賬面上看,新劃入個人賬戶的錢確實少了,但總體來說,參保人普通門診的待遇會有所提高。把大家的錢湊在壹起,就可以用大數定律來化解社會群體的風險,在更大範圍內滿足大眾的醫療需求。
可持續發展問題:
部分地區統籌基金入不敷出,個人賬戶結余過多。近年來,個人賬戶余額占醫保基金余額的40%左右。個人賬戶資金使用面窄,效率低,導致結余過多。
個人賬戶對門診慢性病保障不足,在門診和住院醫保待遇不均衡的情況下,容易導致患者傾向於使用住院而不是門診。個人賬戶管理難度大,監管成本高,放松容易濫用,但嚴格控制就會沈澱。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和大量退休人員的出現,統籌基金的負擔越來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