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韭菜是壹種堅韌的植物,只要它的根還存在,時間長了還會再長出來,即使農民用鐮刀把葉子砍掉。在市場“大戶”眼中,總會有源源不斷的新散戶投入市場。所以中國的市場圈戲稱這些人為“韭菜”。
這些人會隨著股市開始上漲而不斷買入,這樣股市就會像韭菜壹樣繼續長。當股市漲到差不多的時候,“大戶”就會大量拋售,股市就會迎來壹波下跌。這時候這些新散戶就會被套牢在高位,導致認賠。這就是所謂的“割韭菜”。
行為模式
壹般來說,可以分為“機構投資者”和“散戶的行為”。
機構投資者的行為:壹般機構、基金、大戶、內部控制人等。通過釋放看漲信息,吸引外部散戶入市,從而擡高股價。股市(韭菜)漲到差不多的水平後,大量拋售股票,導致股市暴跌。
對於大家庭來說,是有利可圖的表象;對於散戶來說,這是壹個糟糕的補償。而當股價跌得差不多的時候,大戶又會低價入市,開始培育下壹波操縱散戶的大戲。如此循環,收割韭菜。
散戶的行為:看到股價上漲,對股市有更高的預期,所以壹直在增持。大戶獲利,股價下跌,突然意識到自己陷入了壹場慘賠,卻又舍不得離開,導致血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