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男,1970年5月出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教育部新世紀傑出人才,東方學者(特聘教授)。
1995年7月參加工作,2005年2月加入中國* * *產黨。歷任華東理工大學精細化工研究所所長、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院長。華東理工大學常務副校長、科技發展研究院院長;現任華東理工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2023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學術兼職:
光敏科學與光化學雜誌編輯委員會。
《染料與顏料》(2013-),影像科學與光化學雜誌第六屆、第七屆編委,中國光敏學會第八屆理事會常務理事。
研究方向:
研究領域為精細化工(染料),目前研究方向為:
1,熒光探針和分子邏輯門;?
2.有機光致變色材料;
3.有機太陽能電池用敏化染料。
圍繞增強有機功能染料穩定性的機理開展工作;
(1)成功開發高穩定性增感染料,引入額外的強吸電子基團作為電荷分離“陷阱”受體,提出了D-A-π-A的概念,顯著提高了增感染料的穩定性和光電轉換效率;
(2)創新性構建高雙穩態光致變色染料,系統研究乙烯基橋的芳香性與光致變色雙穩態的關系,創新性引入新的乙烯基橋體系和環化方法,提高閉環體的穩定性;
(3)推廣高穩定性熒光染料的制備方法,系統優化嵌段聚合物和矽基塗料的制備條件,具有普適性;
(4)重視工業應用,開發高穩定性pH和溶解氧傳感膜,並成功應用於微型發酵罐在線檢測,實現高穩定性光致變色透鏡的產業化,穩定國內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