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凈值波動,我們沒必要頻繁地高拋低吸,我們能踏準節奏的概率並不高。而基金的持續大幅上漲也不是投資的常態,大漲後經過調整夯實,才能走得更穩更遠。
風險和收益總是相伴出現,我們在享受收益的同時,必然也要做好忍受回撤的準備。最近15年,上證指數有11年的最大回撤都超過15%,只有2014和2017兩個年度的回撤在10%以內。而股票型基金指數有14年的最大回撤超10%,只有2017年的最大回撤在10%以內。
如果我們不是準備爽壹把就走,那就要做好突然回撤10%甚至15%的心裏準備,即使是在大牛市中,也不例外。
這個主要是橫向對比,壹方面和大盤比,比如上證指數、滬深300等,另壹方面是和同類基金比。
假如妳的基金今年最大回撤達到20%,而同期上證指數今年的最大回撤只有14.62%,滬深300是16.08%。那這個基金的風險還是挺大的。
在和同類基金比較時,最大回撤小,說明基金經理更加謹慎、風控能力更好。對於大多數人而言,保住本金、減少虧損,會是投資路上的重要法則之壹。
但要註意,回撤不是虧損,最大回撤率也不是越小越好。
簡單點說,就是淡定點,別在意,給他點時間,讓子彈飛壹會兒。
另外,對與長期持有且業績較優的基金,回撤正是加倉的時機,把握不準的話,也可以分批加倉,或者用定投的方式加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