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獲得諾貝爾科學獎的人數約占全球獲得諾貝爾獎人數的40%-50%。
僅2003年,美國就有273位諾貝爾獎得主,其中文學獎得主屈指可數,和平獎19,經濟學獎34,化學獎54,物理學獎72,生理學或醫學獎83。截至2017年底,美國共有356位獲獎者。
美國科學家認為,美國產生這麽多諾貝爾獎獲得者主要有兩個原因。壹是其科研經費雄厚,二是美國的學術氛圍鼓勵競爭和創新。
美國通過國家和私人渠道在基礎研究上投入了數百億美元。壹些由公司資助的項目,如諾貝爾實驗室,在研究上花費了無數美元。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主任麗塔·考威爾說,這些資金用在了最需要的地方。美國每年從公共和私人來源在基礎研究上花費數百億美元。
例如,在2001的預算草案中,聯邦研發經費總額達到853億美元,其中約50%用於基礎科學研究。美國的聯邦科研機構,如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等,都非常重視基礎研究,很多非營利機構也是如此,如哈佛大學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美國國家科學院等。貝爾實驗室等企業支持的研究機構也在這方面投入了數十億美元。
從數學和科學測試的結果來看,美國的小學或中學教育水平並不在世界前列,落後於所有斯堪的納維亞國家、瑞士、法國和德國,但大學卻不是這樣。美國大學教育水平高,不提倡學生死記硬背,提倡學生獨立思考,更加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