麋鹿是中國特有的動物,也是世界珍稀動物。因其角如鹿,面如馬,蹄如牛,尾如驢,故俗稱四不像。像其他鹿壹樣,麋鹿是食草哺乳動物。壹般公麋鹿體重可達250公斤左右,角比較長,壹年更換壹次。麋鹿的角形狀在鹿中是獨壹無二的——站立時,麋鹿角的每個分支都指向後方,而其他鹿的角指向前方。母麋鹿沒有角,體型較小。麋鹿的尾巴是鹿中最長的。長尾是用來驅趕蚊蠅,以適應沼澤環境的生活。麋鹿蹄寬,敏捷敏捷。它們經常在水中站立、跋涉、潛水和覓食,即使是在嚴冬。麋鹿的毛色夏季為棕紅色,冬季脫毛後變為棕灰色。麋鹿的經歷充滿傳奇色彩。據科學家研究,早在3000年前,我國黃河、長江中下遊地區就有麋鹿,但漢代以後逐漸減少,後消失。1865年,有人在北京南郊發現了120麋鹿,並寫了壹篇文章向世人介紹。隨後,數十只麋鹿被盜至歐洲,在倫敦、巴黎和柏林的動物園展出。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最後壹批麋鹿遭遇厄運,有的被殺,有的被裝上了西行的船只。自此,麋鹿在中國幾乎絕跡。1986年8月,在世界自然基金會和中國林業部的努力下,從英國7個動物園中挑選出來的39只麋鹿回到了自己的家鄉,被送到大豐麋鹿自然保護區放牧。從此,麋鹿結束了在海外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漂泊流浪,開始了回歸故土、回歸自然的新生活。如今,這群珍稀動物正在祖國繁衍生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