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hn young,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傑出青年基金”、山東大學“傑出青年學者”、山東大學“齊魯青年學者”獲得者,長期從事GPCR的信號轉導與結構研究,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在該領域取得了重要進展。在研究GPCR信號轉導機制的過程中,揭示了GPCR磷酸化編碼的“flute模型”,解決了長期困擾該領域的核心問題,推動了該領域的發展(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5,Faculty 1000,Molecular Pharmacology 2017,封面文章);闡明了GPCR與SH3蛋白之間的變構控制機制,發現Arrestin具有催化作用,打破了以往Arrestin只是壹個“連接子”蛋白的概念,不僅是概念上的創新和突破,也是GPCR信號轉導規律的壹個重要新發現。(自然化學生物學2018);開發了壹種1 H NMR探針,它可以在幾分鐘內檢測低濃度GPCR復合物的構象變化。利用該探針首次闡明了配體通過GPCR的跨膜核心區調控Arrstin的機制,為精確藥物設計提供了理論基礎(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0)。以瘙癢受體、膽汁酸受體和前列腺素受體為靶點,揭示了GPCR配體識別和偏倚信號通路的結構基礎,並制定了相應的幹預策略,為GPCR的精準治療提供了理論和結構基礎。在Nature(2020,2021),NAT Chem Biol。(2018),Nat Commun。(2015,2020,教員1000推薦),J Clin Invest。(2065438+).現為中國神經科學學會離子通道與膜受體分會委員,中國藥理學會生化與分子藥理學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藥理學會生化與腎臟藥理學專業委員會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