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報道,正在歐洲攻讀醫學博士的Robin向世界說表示,施普林格這次撤稿並不是針對論文最終成果的造假,而是針對同行評議的造假。在英文裏,這兩種行為分別可以對應”fraud”(欺詐)和“misconduct”(不端),後者的程度比前者要輕壹些。
“國內目前對於學術不端還是太寬容了。發現不端行為以後,也就是申請壹些課題基金時會受到點影響。”Robin表示,而在他就讀的這所歐洲大學,壹旦發生學術不端行為,無論學術成就有多高,很大概率是會被直接辭退。
巴特勒說,人們有發表文章的壓力,這不僅是在中國,全球範圍也如此。因此,許多為非英語母語者提供論文語言服務的第三方機構應運而生。“但在中國,有壹定證據表明,提供所謂語言編輯服務的第三方機構在操縱評審流程上發揮了作用。”
他表示,目前他們還不掌握更多關於第三方機構的細節,正在調查之中。”我們聯系了每篇文章的通訊作者,並請其通知其他所有作者。有些人表示了歉意,有的還提供了第三方機構為之提供幫助的情況。”
在談到可能的“處罰”時,巴特勒表示,撤稿的目的是更正已出版的科學記錄,而非懲罰作者。“我們知道發表文章對於科研人員職業生涯、基金獲得和聲譽的重要性。我們希望能與作者及其機構***同提高防範意識,讓作者的科研成果能在完好的同行評審流程中得到合乎規範的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