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國家直接扣除5%作為電影專項基金,3.3%的稅8.3%,剩下91.5元。
現在妳知道了每壹張電影票,妳就在看電影的同時,自動向國家交了稅,成為了納稅人。這8.5%,電影院,電影院和電影看不到錢,直接拿走了。
2,剩下的91半,差不多壹半,直接分發給電影院和影院。其中電影院大概5%左右,100元,4元多。像萬達、金逸這種垂直管理的影院,這兩項收入基本算壹項收入。
3.影院和院線發行後,發行方還會收取代理費(發行傭金)。目前發行票房可分配收入(總收入)的5 ~ 15%是正常的。
票房可分配收入總票房-3%電影基金-5.5%稅收-院線和影院分成(38%-43%不等)
發行總可分配收入=票房可分配收入+其他渠道(電視、音像、互聯網、政府獎金、海外)發行收入。發行方從發行總可分配收益中逐項減去以下項目後,片方才能獲得收益:1發行傭金,2導演或創意之星獎(有無),3發行成本(復制費+宣傳費等)。)代其支付。
4)稅(所有發票都要納稅),剩下的就是影片的發行凈收入(凈收入)。
其中,代公司支付的配送成本更是有目共睹。壹般來說,電影30多塊就能拿到100塊的票房收入。在此基礎上,再加上其他渠道的收入,最終能否收回成本就看緣分和運氣了。
制作成本500萬的電影,如果也用500萬宣布,整體投資654.38+00萬元。如果妳準備只靠票房收回成本,那是最安全的,妳得有3000萬的票房,剛剛打平。但是很多電影,比如甄子丹的動作片,在海外賺了點錢,所以國內票房盈虧平衡點不需要成本乘以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