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正掀起壹股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熱,著名學者、復旦大學圖書館館長葛劍雄在上海表示:中國的“申遺熱”有兩個誤區,壹是把“世遺”等同於“搖錢樹”,二是誤以為所有的“世遺”都是先進文化。
葛劍雄說,全國各地都在爭相“申遺”,但並非所有人都是出於保護文化遺產的目的,有些“申遺”項目甚至莫名其妙,“不少地方存在認識誤區,以為只要‘申遺’成功,這個項目就成了‘搖錢樹’,就有大筆的保護基金來了,就有大筆的旅遊收入了。其實不是這樣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基金主要是考慮救助瀕危遺跡,並且是在本國沒有保護能力的條件下。”
他說,文化遺產的開發和保護是壹項長期的系統工程,在相當壹段時間內世界文化遺產是需要大量的投入,申報的時候要充分考慮這壹點。文化遺產不是申請得越多越好,要量力而行。不少國家都控制“申遺”數量,因為保護不過來。此外,對熱衷於通過“申遺”來開發旅遊的地方政府而言,也要認識到壹點:並非所有文化遺產都有觀賞性。
葛劍雄認為,“申遺熱”的第二個誤區是把世界文化遺產誤以為就是最先進的文化,“其實並非所有的‘世遺’都是先進文化,《世界遺產公約》沒有這方面的表述。‘世遺’只是以往歷史的壹個篇章,展示出人類歷史上壹個或者幾個重要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