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昊然簡介
李昊然1,男,1968年7月出生。1990畢業於清華大學化工系,研究方向為生物礦化過程與礦物加工工程。研究微生物與礦物的相互作用機理,利用化學和生化工程的基本原理強化冶金過程,建設生態礦物加工業,努力發展清潔氫能。1990-1992負責MnO2三相氧化工藝,氧化工段技術總監;1992起,任國家生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北京)副主任,負責“Na、Ca、V等金屬過氧化物的制備及催化活化”、“水-礦物-微生物體系鐵錳釩循環機理”;1998以來,負責國家長期項目“深海多金屬結核作為生物固定化載體”、“大洋多金屬礦生物冶金技術及三相氧化清潔生產新工藝”、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有機廢水還原金屬氧化物廢物的微生物催化、反應器原位生物反應器中鐵循環的生化過程”、863項目“極端嗜酸菌的培養及礦業廢棄物的利用”。973子課題“水-礦物-微生物系統中極端微生物的催化與轉化”,中國科學院-印度科學院國際合作交流項目“洋底生物礦化過程及海洋復合礦物綜合利用”。目前負責“低品位復雜礦物生物法綜合利用”、微生物燃料電池及生物化學發光檢測、BOD在線檢測等河北省、河南省重點產業化項目。近年來,在國內外發表論文40余篇,申請國家專利8項,授權2項。“大洋多金屬結核和氧化錳礦生物還原浸出”項目通過中科院鑒定。“氧化錳礦的微生物還原浸出及綜合利用”獲北京市科技進步二等獎。在建立壹系列示範項目的基礎上,形成了氫能和礦產資源利用的技術平臺。深海礦產資源的開發與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