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度,即風險中性測度。資產定價理論中最基本的原理是風險中性度量對應無套利,無套利對應各種風險的完美對沖。所以問
Quant主要協助結構化交易臺和奇異交易臺對衍生品進行定價。銀行賣那些復雜的衍生品是為了賺手續費(約1%),而不是為了和客戶賭博。在q quant的幫助下,銀行賣出衍生品,沖掉所有風險,向客戶收取手續費,這是賣方最重要的工作。
但是
量子來自物理問題。
Measure,即“預測未來趨勢”,經常出現在買賣雙方的自營交易部門。所謂預測未來趨勢,無非就是尋找被低估的。
風險/優先級過高的風險(抱歉,我不會翻譯),也就是所謂的“尋找alpha”,所以p quant也叫alpha quant。
所以,
q quant做的是“如何不冒險”。
p quant做的是“承擔什麽風險”。
這兩種類型的量子之間的界限實際上可能非常不明顯。比如波動率交易做的就是對沖股價風險(q測度)和預測未來波動率趨勢(p測度)。
哪個
Quant-like更有前景,重要的是經濟周期。所謂“亂世買金,盛世收金。”那些奇怪的衍生品,因為收益率高,在市場流動性過剩的時候會很受歡迎,所以
前段時間銀行招了很多結構性產品定價quant。和p
Quant的表現可以通過量化所投資對沖基金的收益率來看(去年不太好)。
然而,q quant是成本中心,p quant是利潤中心,這意味著兩者的處理必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