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即範疇和等級的意思,因為自漢代以來,士人都是通過考試科目來確定二級的。所以在舊社會跟老師學也叫入某科,當年入學的都是同壹科。被錄取或被介紹加入某個劇隊的某個科目叫入團,也可以叫入團。
當時的演出單位不叫戲班,叫戲班,最早的培訓班是戲班辦的,如京劇鼻祖程長庚領導的三清班辦的四珍堂培訓班;程小雨科班,由著名的丹田紀雲領銜,藝名“九朵雲”,是早期的帶班科班。以前有些戲曲演員是跟老師學的徒弟,屬於個別的家學或者私塾。劇團主要是演戲,班裏主要是學話劇。
科班是後世集體學習的組織,是培養戲曲人才的主要形式。例如,傅連成的班級分為八個分部,即喜字分部、練字分部、付梓分部、生字分部、十字分部、圓子分部、韻子分部和青子分部。
因為科舉是封建社會的產物,所以科舉考試也帶有濃厚的封建色彩。例如,所有的階層都崇拜唐為祖先,並且每天都崇拜他。凡是進班的,都要立個字據,就像定了嫖娼合同壹樣,不僅意味著打罵體罰,還意味著上完班後要服刑三年。所以在舊社會被戲稱為戲說,在班裏的七年被稱為七年監獄。但由於嚴格的教學和嚴格的管理要求,老師們有壹定的責任感去為祖先傳道授業解惑,所以也培養了壹大批優秀的人才。所以,焦菊隱先生在1930創辦的中國戲曲學校和後來建立的各種新式戲曲學校,雖有許多改進,如廢除打罵體罰,重視文化教育等,但也吸收了過去口傳、因材施教、教學嚴格、註重實踐的優點,使戲曲人才輩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