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4,上壹輪烏克蘭危機爆發,俄羅斯接納克裏米亞入俄,歐美對克裏米亞、頓巴斯等設施實施大量制裁。為了緩和烏克蘭的沖突,簽署了明斯克協議。
2.2015.美國、沙特、俄羅斯展開三角博弈,國際油氣市場震蕩。油價壹度探底至20美元/桶甚至更低,歐美對俄羅斯的制裁不斷擴大。
3.2016.美國舉行總統大選,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白宮指責俄羅斯黑客,國際油價慢慢回落。
4.2017.烏克蘭問題成為歐美的心結。今年,對支持烏克蘭獨立國家的俄羅斯個人和實體實施了制裁。此時國際油價慢慢回升到50-60美元/桶的區間,普京的支持率保持在80%以上。
5.2018隨著特朗普的“逆全球化”倡議和全球制裁,歐美對俄羅斯的制裁範圍明顯擴大。國際油價維持在60-70美元/桶區間,普京支持率下降。
6.2019美國對委內瑞拉實施制裁,委內瑞拉危機抵消了烏克蘭危機的影響。美國對俄羅斯的制裁轉向了與委內瑞拉有關的行動。國際油價保持穩定。
7.2020年,俄羅斯政府內閣大範圍調整,普京開啟第四個任期,疫情開始向全球蔓延。國際石油價格的波動在這壹年中有所增加。秋後美國備戰2021大選,回歸關註烏克蘭問題。
8.2021美國對俄羅斯實施精準制裁,涉及北溪2管道,同時在外交等多個層面對俄羅斯進行限制。10後,歐洲爆發天然氣危機,歐盟對制裁俄羅斯的態度出現分歧。由於能源短缺,國際油價上漲至80美元/桶左右。
以上是2014到2021歐美制裁俄羅斯的時間線。